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第四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第二章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第六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第七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第八条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第九条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第十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
(四)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等“四线”及控制要求。第十一条 编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管理要求,以及社区边界、城乡建设要求等,将建设地区划分为若干规划控制单元,组织编制单元规划。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或者减少控制要求和指标。规模较小的建制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与镇总体规划编制相结合,提出规划控制要求和指标。第十二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编制完成后,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30日。公告的时间、地点及公众提交意见的期限、方式,应当在政府信息网站以及当地主要新闻媒体上公告。第十三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分期、分批地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心区、旧城改造地区、近期建设地区,以及拟进行土地储备或者土地出让的地区,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第十四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由文本、图表、说明书以及各种必要的技术研究资料构成。文本和图表的内容应当一致,并作为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第三章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第十五条 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应当采用纸质及电子文档形式备案。第十六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召开由有关部门和专家参加的审查会。审查通过后,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将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审查意见、公众意见及处理结果报审批机关。第十七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自批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政府信息网站以及当地主要新闻媒体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布。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及其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包括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设区的市和自治州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和跨行政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第四条 城市和镇、乡应当制定城市规划和镇规划、乡规划。
设区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确定需要制定规划的村庄,应当制定村庄规划。鼓励其他村庄根据发展需要制定村庄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镇、乡、村庄,不单独编制规划。第五条 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应当符合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的管理,建立规划执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村庄规划的编制经费,可以由上级财政予以补助。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其中,设区的市的城市规划区内的城乡规划工作由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直接管理。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按照规定职责承担有关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外的镇和乡人民政府依法承担城乡规划管理职责,并确定相关机构或者人员负责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乡规划管理的相关工作。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第八条 制定城乡规划应当科学预测城乡发展,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城乡统一规划,区域协调发展。
制定城乡规划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省有关技术规范,符合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相关城乡规划的要求。
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省城乡规划编制的技术标准和规定,规范和指导全省城乡规划工作。第九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国务院审批。
自治州域城镇体系规划由自治州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跨行政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报组织编制部门的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设区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纳入相应的城市总体规划、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一同编制、审批。第十条 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省人民政府审批。长沙市和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和乡规划、村庄规划,由镇、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中,设区的市城市规划区内的镇的总体规划和乡规划、村庄规划,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批。第十一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自治州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组织编制的具体工作,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承担。第十二条 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在报送上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并对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研究处理,反馈处理情况。
其他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先经镇、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对代表的审议意见进行研究处理。
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第十三条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经城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根据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中,设区的市城市规划区内的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批。
城乡规划师的考试大纲?
2022年度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沿用《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2014版)和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关于增补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内容的函》中附件所列内容。以下是大纲节选:
《城市规划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考试科目,内容是关于城市与城市发展的知识,城乡规划学科知识,城乡规划体系知识,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形成的知识,城乡规划编制的知识,城乡规划实施的知识。本科目考试的目的是:考核应试人员所具备的城乡规划理论知识的状况,包括对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对城乡规划制定、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业理论的了解、熟悉、掌握程度。
1城市与城市发展
1.1城市与乡村
1.1.1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
1.1.2熟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
1.2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1.2.1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
1.2.2熟悉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
1.2.3熟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1.3城镇化及其发展
1.3.1熟悉城镇化的含义
1.3.2熟悉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1.3.3熟悉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当前状况
1.4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的关系
1.4.1熟悉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4.2熟悉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4.3熟悉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4.4熟悉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2.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2.1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
2.1.1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2.1.2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2.1.3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2.1.4熟悉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发展
2.2中国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发展
2.2.1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2.2.2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
2.2.3熟悉我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
2.3当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2.3.1了解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趋势
2.3.2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
2.3.3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3.城乡规划体系
3.1城乡规划的内涵
3.1.1掌握城乡规划的概念
3.1.2熟悉现代城乡规划的基本特点与构成
3.1.3熟悉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3.1.4熟悉规划师的角色与地位
3.2我国城乡规划体系
3.2.1熟悉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构成
3.2.2熟悉我国城乡规划行政体系的构成
3.2.3熟悉我国城乡规划工作体系的构成
3.3城乡规划的制定
3.3.1掌握制定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
3.3.2熟悉制定城乡规划的基本程序
3.3.3掌握城乡规划编制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3.3.4熟悉城乡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
城乡规划读几年呢?
城乡规划读五年。
专业简介
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往往与国家政策紧密相关,“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设雄安新区”“社会治理”都需要城乡规划的顶层设计。从专业内涵来看,城乡规划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促进土地科学使用为基础、促进人居环境根本改善为目的,涵盖城乡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
城乡规划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辅以经济、地理、社会等多学科知识的支撑。专业学习强调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并重,以通识教育课程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核心、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线、以城乡规划设计和城乡规划理论为核心课程,学习专业基础课及相关专业理论课,依托校内外、国内外实践资源组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未来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开发、管理、决策、咨询以及研究等工作应有的素质和修养。
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学制5年,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拔尖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提供“4+n”学制项目、“1+3+1”海内外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等弹性学制。其中“4+2”学年制指在本科四年级学习后直接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在此基础上延伸“4+3”学年制,可获得本校和海外院校双硕士学位;“1+3+1”海外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指第1年、第5年在本校学习,第2-4年在海外院校学习,可获得本校及海外院校的双学士学位。
城乡规划主要研究设计学、城乡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市政工程规划、建筑制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城乡、城镇的规划设计等。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利用现有地图、卫星地图结合实际来开发治理历史现状,泛指统筹安排城市规划和农村交通居住消防绿化,生产生活环境建设,发展空间布局,提升品位,合理节约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城乡总体规 划、城乡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以及规划管理基本知识,具备规划设计、城建管理能力,从 事城乡规划设计、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城乡规划行业各类规划编制单位和城建管理部门,在规划设计、规划管理岗位 群,从事城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城乡规划管理,以及中小型 民用建筑的设计等工作。
发展目标
城乡规划是城市政府关于城市发展目标的决策,因此尽管各国由于社会经济体制、城市发展水平、城市规划的实践和经验的不同,城市规划的工作步骤、阶段划分与编制方法也就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按照由抽象到具体,从战略到战术的层次决策原则进行。一般都将城乡规划工作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总体规划阶段主要是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是制定后一阶段详细规划的依据。后一阶段的规划对有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制定方案,也可以反馈到对前一阶段工作的调整及补充。
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哈工大人才培养理念,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品德优良、信念执着,具有国际视野,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具备厚基础、宽口径、强创新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使命感、团队意识、良好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掌握城乡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必要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城乡规划策划咨询、设计管理与科学研究的创新拔尖型人才。
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城市规划纲要,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容量和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乡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工程设施,并保证城市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发展程序的优化和布局结构的科学性,引导城市合理发展。
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但应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进程及方向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某些必须考虑的更长远的工程项目应有更长远的规划安排。近期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对城市近期内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
课程体系
本专业设置城乡规划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两大类,同时辅以宽基础、宽知识的基础课与选修课程,构成完整的专业培养课程体系。
特色课程
国际化特色课程《开放式研究型设计课程》,以教学内容开放、向海外高校、一线知名企业和其他相关专业开放、学生选择开放和考评方式开放为特色,以研究型设计主题贯穿整个课程环节。
讲座类课程《当代城乡规划思潮与实践》,邀请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签约合作企业聘任校外导师、知名设计机构总监与专业教授联袂讲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行业领军人物创造条件。
本科、硕士研究生海外高水平教师共建类课程,结合本专业优势专业与国家需求,本专业教授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英国卡迪夫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海外教师联合授课。